沙尘暴袭击重庆
文章来源:戏说历史
这两天,四川、重庆的朋友明显感觉到天空灰蒙蒙的,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沙尘天气——要知道,秦岭这座天然屏障以往可是能挡住不少北方沙尘的,为啥这次沙尘能翻山越岭跑到咱们西南地区呢?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。
一、沙尘从哪儿来?背后有两个“助推手”
这次沙尘的老家主要在蒙古国南部的戈壁,还有我国西北的内蒙古、甘肃等地。今年3月以来,这些地方热得反常,气温比往年同期高出5到8℃,冻土提前化了,地表的沙土像被“扒光了保护层”,裸露面积足有98万平方公里(差不多10个江苏省那么大)。再加上西北沙区整整一个月没怎么下雨,土地干得直冒沙,大风一吹,沙子就像被“激活”了一样往上蹿。
而这次的大风更是“狠角色”:从西边来的强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气流激烈碰撞,形成了时速90公里的大风(差不多是高铁低速行驶的速度),直接把沙子卷到5000米的高空(比珠峰还高)。就像用吹风机吹沙子,风越大,沙子飞得越远、越高,跟着高空的“高速气流”一路南下。
二、秦岭这么高,沙尘怎么翻过来的?三个“突破口”帮了忙
大家都知道秦岭是道天然屏障,主峰太白山有3700多米高,但山脉西边有个“漏洞”——甘肃东南部的徽成盆地,这里地势低,就像给沙尘开了个“绿色通道”。冷空气带着沙子到这儿,顺着山谷(比如嘉陵江、汉江的河谷)悄悄绕进来,再加上盆地里空气像盖了个“锅盖”(逆温层),沙子进来后很难扩散,越积越多。
另外,当冷空气从秦岭北边往下冲时,会形成一种“干热风”(焚风效应),空气越往下越热,速度也加快,相当于给沙尘加了一把力,推着它们翻过山。高空还有一股时速200公里以上的“西风快车”(西风急流),像吸管一样把沙尘往东南方向“吸”。比如4月11日,宝鸡附近刮起9级大风,直接把沙子“甩”过了秦岭。
低空还有一股“搬运工”——距离地面1 - 3公里的偏北风,风速每秒15 - 20米(相当于7级大风),贴着地面把陕西南部的沙尘直接“扛”进重庆、四川。卫星都拍到了:4月11日晚上,沙尘前锋已经到了广元,第二天早上就“攻占”了盆地,因为盆地四周环山,沙子进来后很难跑掉,污染就越来越重。
三、气候变化让沙尘更“疯狂”,本地也有“猪队友”
全球变暖让北方越来越干:过去60年,秦岭北边比南边升温更快,土地越来越旱,说不定未来自己都可能变成“小沙源”。北极变暖后,冷空气更爱往南跑,今年春天蒙古高原雨水少了30% - 50%,沙子简直“蠢蠢欲动”。
咱们本地也没“帮上忙”:四川盆地北部的耕地翻耕后,地表有3 - 5厘米厚的浮土,大风一吹,本地沙土也跟着“捣乱”(比如南充PM10浓度爆表,30%是本地扬尘)。再加上重庆、成都最近特别干(湿度不到10%),没有雨水“拉沙子下马”,沙尘就一直飘在天上。
四、卫星和模型怎么说?这次沙尘路径被“全程直播”
卫星就像天眼,清楚拍到4月11日沙尘形成一条2000公里长的“沙带”,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往东跑,晚上翻秦岭,凌晨进四川,中午就在重庆“发威”。气象模型也提前算准了:这次沙尘走的是“西北通道”,从甘肃和川陕交界的低地钻进来,和实际监测到的情况一模一样,说明地形和风向确实是关键。
五、这次现象给我们提了个醒:秦岭“防线”也有弱点
平时秦岭能挡住大部分沙尘(比如2023年陕北的沙尘就没过来),但遇到极端天气(超强风、异常干旱),它也“扛不住”。科学家说,如果全球再升温2℃,秦岭南北的雨水会大变样,北边可能更干,沙源风险增加。所以,光靠秦岭“单打独斗”不够,得从源头治沙——西北的三北防护林要加强,蒙古国的戈壁也需要咱们一起帮忙治理(比如多种树、固沙),从根本上减少沙尘“原材料”。
咱老百姓能做啥?短期防护+长期关注
- 最近出门戴口罩、关窗户,沙尘天别在户外久留,回家后洗洗脸、冲冲头发,减少沙尘接触。
- 政府和科学家也在行动:比如陕西今年要治理30万公顷水土流失,修复247个废弃矿山,让土地更“抓得住”沙子;未来还可能通过人工增雨(比如看天气合适时打“增雨炮弹”),让雨水帮忙把沙尘“冲下来”。
总结一下
这次沙尘能到四川重庆,是“天时地利”的巧合:北边沙源地太干、风太大,秦岭西边有缺口,加上低空风一路“护送”,让沙尘来了次“长途旅行”。这也提醒我们,气候变化面前,区域之间的影响越来越紧密,只有从源头治沙、跨区域合作,才能让咱们的“南方绿洲”少受沙尘打扰。下次遇到类似天气,大家记得提前看预警、做好防护,科学应对就不用慌啦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沙尘天气到重庆了?为啥大风天气下出现这种情况?影响何时结束?气象台最新预测→
“灰蒙蒙的天空,啥情况?”“难道是沙尘暴天气?”今天一早,不少市民纷纷在微信朋友圈晒图表示,天空能见度较低,空气质量较差。

4月12日,连接南岸区、渝中区、江北区的两江四岸沙尘天气明显。通讯员 彭思 摄

4月12日,重庆珊瑚坝附近能见度低,沙尘天气明显。通讯员 黄祖伟 摄

4月12日,渝中区解放碑附近天空灰蒙蒙一片。记者 熊明 摄

4月12日,渝中区长滨路附近能见度低。通讯员 黄祖伟 摄

4月12日,两江新区金山公园能见度低。通讯员 汪彦彤 摄

4月12日,沙尘天气中的巫山县长江大桥。通讯员 陈廷权 摄

4月12日,南滨路,摩托车驾驶者佩戴口罩,防止吸入沙尘。特约摄影 郭旭

4月12日,沙坪坝区,大风过境后天空灰蒙蒙的一片。记者 齐岚森 摄


来源 重庆日报
【版权声明】
本网站内容主要源自网络公开渠道转载,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始出处所有。本站仅作信息分享用途,不用于商业目的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权利人及时联系(邮箱),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内容。